欢迎访问中国企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 正文

小厦的非遗分享会——锔瓷

发布时间:2025-03-19 15:16分类: 浏览:183评论:0


导读:非遗文化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城市非遗之光坚定青年文化自信人文教育学院开展了非遗主题系列分享活动第十四期分享会如期展开主讲人孟馨畅带我们了解锔...




非遗文化如同璀璨的星辰

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城市非遗之光

坚定青年文化自信

人文教育学院开展了

非遗主题系列分享活动

第十四期分享会如期展开

主讲人孟馨畅带我们了解锔瓷的故事

请紧跟小厦的步伐踏上这场非遗之旅

去探寻那些深藏在民间的文化瑰宝

让我们一起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吧!






分享开始,孟馨畅同学向我们介绍了锔瓷始于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就有街边锔瓷的场景。历经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六个朝代。清朝乾隆盛世时,分为以民间生活用品为主的粗活和为达官贵人服务的细活“锔活秀”。




主讲人又介绍了锔瓷分为山东、河南、河北三大流派。山东的金刚钻为皮钻,河南的为弓钻,河北的为砣钻。分为找碴对缝、定位点记、打孔、锔钉、补漏五大工艺步骤。其中,定位打孔是最重要的步骤,根据瓷器的破损情况和裂缝走向,确定需要钻孔的位置,一般每隔一段距离钻一个孔,孔的间距要均匀,才能保证修复后的强度。打孔时要控制好力度和深度,避免孔打得过大或过深导致瓷器进一步损坏。




通过主讲人孟馨畅的讲解,同学们被锔瓷背后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了解到锔瓷有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影像记录与网络传播四种传承方式。锔瓷不仅是民间绝活,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寄托,是研究民间技艺、经济、文化的活化石。杨雨辰、王振海、杨涛作为主要传承人,并为锔瓷的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残瓷遇锔

金钉银线交织

似时光针线

缝补岁月裂痕

昔日风华于指尖重绽

古韵悠悠再续传奇

-END-

来源|人文教育学院

文稿|程怡惠 赵米茹

图片|人文教育学院

排版|闫慧绮 秦子淇

指导教师|赵睿鑫 宋金泽

图文校对|贾若楠 吴甜甜 王雨桐

责任编辑|阚捷

审核|王莫楠 赵云龙

责任部门|校党委宣传部

标签: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