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察|探寻银行人力资本效能的数字化红利
发布时间:2025-02-09 06:46分类: 无 浏览:150评论:0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研究中心近日发布《慎终如始 稳进相济 进而有为:中国银行业2023年发展回顾及2024年展望》报告,内容涵盖了2023年经济及金融形势回顾、2023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2023年上市银行业务观察、行业热点话题探讨及2024年宏观经济和银行业发展展望五个章节,逾190页。
报告精华章节将以连载形式刊发,此文为连载第十三篇。
在当前充满挑战的外部环境下,银行业亟待提质增效以谋求更多的发展空间。人才已成为银行业竞争的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本效能的提升是银行在竞争中致胜的关键。同时外界的指数式变化正在塑造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数字化对人力资本效能的提升方式带来了颠覆性变化。深入理解数字化时代如何提升银行业人力资本效能,对银行业绩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中,人力资本效能指单位人才和薪酬投入所带来的企业经济效益成果,我们以12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以2020-2023年数据为基础,以“投入——产出”视角,研究银行人才和薪酬资源投入与产出情况。结合德勤数字化人力资本效能模型及案例,深入探讨在“投入——产出”的中间过程中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人力资本效能,为银行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整体经营情况分析
后疫情时代经济环境恢复缓慢,近年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保持在10%左右,但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增速逐步放缓。总资产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净利润及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除规模外,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对提高收益的作用更甚于以往。
整体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总资产稳步增加,2023年末总资产达354.8万亿元,同比增速除2021年外,均维持在10%以上。其中,6家国有大行2022年和2023年总资产同比增速维持在10%以上,略高于同期商业银行整体水平。6家股份行总资产增速相对较慢。
图:2020-2023年12家银行总资产

2021年末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至高点后趋缓。2023年末,商业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3.2%,但2023年末6家国有大行和6家股份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均低于商业银行整体水平。其中,6家国有大行净利润同比增速变化较大,由2022年末的12%降至2023年的-0.9%。
图:2020-2023年12家银行净利润变化率

6家国有大行营业收入同比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自2021年末增速达到峰值8.4%后逐步下降,并在2023年末出现负增长,即-4.4%。而6家股份行营业收入同比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负向增长后其变化略缓于6家国有大行。
图:2020-2023年12家银行平均营业收入变化率对比

整体人力资本效能分析
投入侧:
差异化人才与薪酬资源投入
面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6家国有大行和6家股份行采取了差异化人才和薪酬资源的投入策略。虽然12家银行薪酬总额均值均稳步上升,但国有大行聚焦严控人才资源,而股份行聚焦严控人均薪酬。
1
人才资源投入
整体来看,12家银行收紧人才资源投入,虽然2020年-2022年员工数量均值呈正向增长,但增长力不足,各期同比增长率不足1%,2023年员工数量均值同比增长率略有提升。
6家国有大行加大了对人员规模的控制力度,均值稳定在30万人左右。相比之下,6家股份行人才资源投入稳中有升,2023年末员工数量均值达6.7万人,同比增加1.5%。
图:2020-2023年12家银行人才资源投入

随着业务发展对金融科技的依赖逐步加强,银行加强了金融科技人才的投入与培养。以2家股份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为例,近年来均大幅度加大了金融科技人才投入。
其中,招商银行2019-2020年金融科技人才数量以50%以上速度增长,2021-2023年金融科技人才数量趋于稳定,2023年末达到10,000余人。2021-2022年兴业银行金融科技人才数量翻倍,2023年末金融科技人才近8,000人。
2
薪酬资源投入
12家银行薪酬总额均值维持正向增长,但6家股份行人均薪酬均值稳中略降。受宏观经济增长不如预期影响,6家股份行对薪酬资源投入表现出了更审慎的态度。其中,薪酬总额口径采用年内支付给员工的现金与应付职工薪酬年初和年末差额之和。
2020-2023年12家银行薪酬总额均值缓慢上涨。2020-2023年6家股份行薪酬总额均值同比变化率持续下降,2023年末同比增幅降为1%。
图:2020-2023年12家银行薪酬总额均值

整体来看,6家股份行人均薪酬均值显著高于6家国有大行,但随着6家国有大行人均薪酬均值的正向增长和6家股份行人均薪酬增值的负向增长,差异由2020年的21.2万元/人缩小为2023年的17.1万元/人。
自2021年以来,6家国有大行人均薪酬均值维持上涨趋势。2023年末人均薪酬均值35.7万元/人。6家股份行人均薪酬均值略有下降,维持在53万元左右。以中信银行为例2023年人均薪酬同比下降8%。
图:2020-2023年12家银行人均薪酬均值

产出侧:
提质增效,积极寻求效能提升
得益于数字化转型的逐步深入,虽然人均营业收入未增加,6家股份行提质增效相对显著,在严格控制人均薪酬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实现了人均净利润和每元薪酬净利润同步提升。以招商银行为例,通过数字化赋能业务拓展,提升管理质效,输出科技能力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运用智能客服AI能力等实现人力替代超过1.2万人。
1
人才资源效能
12家银行人均资产规模均值稳中有升,虽然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资源投入中采取了差异化策略,但人均净利润均值等核心指标有所提高,疫情后人均产出提升效果初显。
2020年-2023年,6家国有大行人均资产规模均值持续低于6家股份行。但6家国有大行各阶段同比增速高于6家股份行,且增速差异逐步扩大,人均资产规模差异由2020年末3,877万元/人缩减为2023年末2,393万元/人。
图:2020-2023年12家银行人均资产规模均值

2020-2022年6家国有大行人均营收均值稳中有升,但2023年末下降至202万元/人。6家股份行人均营收均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人均营收均值由2020年末的339万元/人下降至2023年末的304万元/人。
图:2020-2023年12家银行人均营收均值

2020-2023年6家国有大行和6家股份行人均净利润均值呈缓慢上涨趋势,2023年略有下降,变化幅度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相较而言,2023年6家股份行人均净利润绝对值高于国有6大行,但人均净利润降幅较国有6大行更大。
图:2020-2023年12家银行人均净利润均值

2
薪酬资源效能
薪酬资源效能指每元薪酬成本所创造的价值,以每元薪酬创造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衡量。12家银行每元薪酬营收均值整体呈下降趋势,2023年6家国有大行和6家股份行每元薪酬营收均值分别相较于2020年下降0.9和0.5。
图:2020-2023年12家银行每元薪酬营收均值

6家国有大行每元薪酬净利润均值稳定在2.1。6家股份行逐年小幅上升,2023年末6家股份行每元薪酬净利润均值相较于2020年末上涨0.3。
图:2020-2023年12家银行每元薪酬净利润均值

德勤银行业人力资本效能模型
面对宏观经济不明朗、监管加码等诸多挑战,银行业持续调整人才和薪酬资源投入。为持续获得更高的产出,银行业需把握数字化转型风口,加快构建敏捷管理的人力资本效能提升体系。基于数据积累及行业分析,德勤提出人力资本效能提升模型。
图:德勤银行业人力资本效能模型

1. 打造智慧绩效,构建“投入——产出”直观平台重塑人才发展方式,持续释放人才潜能
在经济转型发展新时期,以绩效管理激发员工创造价值提升的重要性凸显。智慧绩效为员工及银行“投入——产出”转换提供了更为清晰的路径,数字化时代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应具备平台化、标准化、精益化、敏捷化、可视化的五大特点。通过绩效考核与业绩展示平台,实现精确到机构、员工、产品、客户的计量与核算,进而以更直观、敏捷的方式实现奖优惩劣。
图:某股份制银行构建绩效考核系统业绩关系实施认定界面

2. 重塑人才发展方式,持续释放人才潜能
打破传统“结果导向”的人才管理,实现“过程与结果并重”的人才发展模式。首先,以数字化人才画像为突破口,开展关键岗位人才测评,明确人才发展短板。其次,基于测评结果,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人才盘点。最后,基于数字化人才评价模块,定制个性化培训课程,对人才实现持续的、动态的能力和职业发展跟踪。将人才发展过程中众多的“散点”问题进行标准化、具象化、常态化的评价与跟踪提升。
例如兴业银行聚焦人力资源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提升,依托人力资源数据驾驶舱、人才及岗位画像等应用,实现对全行人力资源情况的实时展示与动态监测,及时评估公司及员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实现人力资源的敏捷管理,真正为业绩提升服务。
图:德勤DHR人才管理体系示意图

3. 塑造数字化文化,助力跨越式发展
数字化转型并非单纯的新技术革命,更为重要的是涉及人的思维模式的转变。只有企业整体文化与数字化转型举措相匹配,才能更好地推进数字化转型。银行业过往企业文化相对传统,风险规避意识较高。而领先的数字化企业文化则呈现出“持续创新、决策权不断转变、不断颠覆、移动性产出效益”的特征,德勤总结了23条成熟数字化组织的特征,即数字化“DNA”,为银行审视数字化转型中的文化转型成果提供了标杆。
图:德勤数字化“DNA”

注:“数字化DNA”是指成熟的数字化组织特征
在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之下,作为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压舱石”,银行业提质增效压力更甚,需加快构建敏捷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适应市场化。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将数字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是打破人力资本效能提升瓶颈的关键。对此,商业银行可参考德勤人力资源效能模型,从智慧绩效、数字化人才与数字化“DNA”等维度逐步构建以“促人效、谋增长”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寻更多数字化红利。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下载报告全文

业务垂询,敬请联络:
曾浩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
银行业及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
电话:+86 21 6141 1821
电子邮件:calzeng@deloitte.com.cn
花磊
德勤咨询金融行业
整合解决方案服务合伙人
电话:+86 10 8512 4907
电子邮件:leihua@deloitte.com.cn
胡又又
德勤咨询金融行业
整合解决方案服务总监
电话:+86 10 8520 7288
电子邮件:yohu@deloitte.com.cn
中国银行业2023年发展回顾及2024年展望报告系列连载:
《慎终如始 稳进相济 进而有为:中国银行业2023年发展回顾及2024年展望》报告发布会
连载一:2023年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回顾及2024年展望
连载二:2023年上市银行业绩分析
连载三:上市银行业务观察之普惠金融
连载四:上市银行业务观察之房地产业务
连载五:上市银行业务观察之零售业务
连载六:上市银行业务观察之金融科技
连载七:上市银行业务观察之理财业务
连载八:AI大模型时代银行业致胜之策
连载九:银行如何实现内控合规管理智能化?
连载十:银行应当怎样做好“数据资源入表”?
连载十一:银行如何用足、用好普惠金融税费大礼包?
连载十二:银行保险机构有效管控关联交易“五步法”
免责声明:
第三方机构如想转载德勤微信文章,请原文转载(不得修改)。如文章内容有改动,须在发布前获得德勤的审核批准。同时,请必须在文章内附以下信息及免责声明:
本通信中所含内容乃一般性信息,任何德勤有限公司、其成员所或它们的关联机构(统称为“德勤网络”)并不因此构成提供任何专业建议或服务。任何德勤网络内的机构均不对任何方因使用本通信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报告全文。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界面限制,若打开以下德勤网页后无法下载报告,请按右上角“选项”并于浏览器中打开后进行下载。
标签: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