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 从“双高”到“新双高”,校企如何创新推进职教改革?
发布时间:2024-11-29 20:46分类: 无 浏览:175评论:0
“双高计划”,即指“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这一计划的实施,旨在通过提升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的整体实力,引领并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首轮“双高计划”,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计划实施5年来,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等方式,我国职业院校的办学能力和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加速变革,尤其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及国家发展战略如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迫切、更高的新要求。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担起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亟需紧跟时代步伐,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脉搏,不断提升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办学能力和深化改革的创新能力。
面对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今年5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于教育部、内蒙古自治区在京举行部区会商会议上提出了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双高”建设,释放出关于新一轮“双高计划”建设的坚定信号。7月,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现场推进会上强调“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要做好五方面工作。”其中从目标定位、遴选标准、实施方式及任务变化四个方面,对“新双高”提出了明确要求。
教育部有关讲话传递了新一轮“双高计划”的基调和核心建设内涵,可从四个维度进行诠释:首要在于夯牢院校办学基石,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升级教学设施等提升关键办学能力(职教“五金”),支撑高质量实践教学,满足学生技能成长的需要。进而开启深化产教融合新篇,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双向赋能人才培养,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机结合和共享共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社会经济发展。再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专业技能知识,更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最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强调教育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服务社会、服务行业企业的输出力和支撑力。
纵观而言,“新双高”是在首轮“双高”的成功实施经验基础上,对契合新时代需求的职业教育改革模式的一种升级转变。相较首轮“双高”提升院校自身办学条件、实现内部资源优化配置与自我循环发展的侧重点,“新双高”不仅着眼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更将焦点对准产教融合的深化发展,强调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更加紧密合作的关系,通过共同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共享资源与技术等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把院校自身“内循环”的优势能量转化为服务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外循环”力量,从而推动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彰显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新担当、新作为。
作为面向未来的教育数字技术企业,华晟经世深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20年,通过多年赋能院校的产品、服务、内容、平台与资源建设经验积累,在助力院校创新推进“新双高”建设方面上具有深刻见解和独特优势。前瞻“新双高”建设路径,结合国家职教教育改革政策趋势和当下院校发展现状,华晟经世认为,院校有效推进实施“新双高”建设,可从四个层面重点发力。
职业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加强内涵建设是提升其整体办学能力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院校在紧跟产业发展及技术快速迭代升级步伐中首要修好“内功”,筑牢“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的职业教育“五金”新基建,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数字化课程为基础,以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引领,以情景化实训基地为支撑,以高质量教材为载体,开展内涵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关键办学能力提质升级。
凭借多年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华晟经世致力为院校修炼“内功”、打造职业教育“五金”新基建提供赋能助力。立足产业前沿,携手院校共建实训基地,打造与时俱进的ICT、智能制造等专业方向实践教学产品,复刻企业真实工作场景,搭建产学研创一体化环境,为院校实现实践教学、专业发展同步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同时,锚定院校内涵建设,华晟经世开创企业工程师驻校服务,打破实践教学与行业的壁垒,通过驻校企业工程师与院校教师组成“双师型”师资队伍,实施学生项目实践引导,开展资源开发、科创服务、师资培训等工作,深度赋能院校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创新“真环境、真岗位、真项目”3R教学法,即在营造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通过行业真实岗位要求作为教学标准,引入真实项目驱动教学过程,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颠覆式创新,助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新双高”的目标定位服务区域发展,要求院校修好“内功”的同时,担当对外能力输出的新使命,主动参与到产学研深度融合中,探索创新产教融合路径,拓宽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模式,强化教育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力。
洞察新时期产教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华晟经世联合政、校、企合作伙伴共建产教融合生态,汇聚产教资源,推进现代产业学院、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建设,推动更多主体参与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集群、技术集群和专业集群的有效融合。并基于院校提升服务区域产业能力的需求,联合合作院校、企业共建应用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培训服务中心,面向区域内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及在岗员工培训服务等举措,助力提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强化产业链和教育链双向赋能,服务新时期区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已然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是教育创新的绩效评价之一,也是院校实现“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新双高”建设的重要抓手。院校亟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手段推动在教育环境、教学场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变革与创新,塑造教育教学新形态,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培养输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
为此,华晟经世较早布局面向院校数字化建设的综合解题方案,重点聚焦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师生数字技能提升、数字人才培养及数字产业服务四大高校核心数字化能力建设内容,以数字化技术为驱动,以联合高校共建数字产业学院为落地载体,建设数字技术基地,开发教育大模型,打造支撑数字校园、数字课堂、数字人等有效数字资产生产建设的数字化平台,推动数字化技术深入应用于教育教学,促进高校专业数智化发展,赋能培育数字化人才,服务区域企业、产品数字化升级,进而激发院校以数字化撬动教育改革的创新力。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深入发展背景下,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系统性开展教育国际化建设,是院校进行内涵建设、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自2019年开始,华晟经世开启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联合启动实施“人文交流经世项目”,以创新的“校-校-企”模式链接起中国院校与海外院校教育合作的桥梁,推动中外院校共建“国际产业学院”,建设国内“经世国际学院”、国外“经世学堂”的专业群双主体办学点,开展国内国外双循环人才培养赋能,搭建中国专业输出和学历输出的平台,提供应对大型贵重实操设备、真实生产实训场景、驻外中文师资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海外办学问题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协助院校完成国际化指标建设工作成果,不断扩大院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如今,随着“新双高”建设推进,华晟经世将持续创新教育国际化项目内涵,以“服务数字化升级、服务国际产教融合”为导向,通过国际化数字教学环境建设、数字资源开发、数字教学平台打造,推动院校数字化和国际化融合发展;联动海内外政、校、企、行共建职业教育国际产教融合中心,开展国际化人才协同培养、国际化产学研合作、科研社服及实习培训等举措,全面赋能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内涵建设水平,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国际产能合作。
在推进“新双高”建设的征途上,华晟经世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拥抱产业变化,携手合作院校共同擘画深化产教融合新蓝图,为我国职业教育创新改革、迈向更高水平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