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9.7分,中国人最耻于谈论的话题,被她说透了
发布时间:2024-11-27 22:31分类: 无 浏览:184评论:0
请千千万万次救自己于水火,也请勇敢地说出自己,表达自己。
——女同事说
#
点赞、在看,顺便★标俺们
四舍五入做新东方精神股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情绪”成为了一件极度丢人的事。
人们开始变得耻于谈情绪,也耻于展露情绪。
然后,开始自己消化悲伤、苦恼、愤怒等所有负面情绪,仿佛这样才是一个成熟的大人。
但这样,真的是合适的处理方式吗?
在刚刚过去的10月,B站推出了一个纪录片,叫做《是坏情绪啊,没关系》。
它一共有六集,分别以恐惧、哀伤、躁动、厌恶、迷茫和焦虑六种情绪为主题,介绍了处在不同情绪和情景下的人们所经历的苦恼和困惑。
他们中有人在大城市打拼数年,依旧觉得自己好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有人经历了许多创伤,却已经习惯了笑着诉说这些痛苦。
有人厌恶自己,除了去死,找不到任何改变的道路。
看之前,觉得是看是别人的故事。
看之后,才发现,那是无数个碎裂的,等待我们捡起来的自己。
01
被看见&被理解
明明是在努力地诉说,用力地呐喊,但却不被听见,毫无回应。
这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也是悠扬一家所面对的困境。
悠扬在高中时,确诊了抑郁症,并有了明显的自伤情况,这让她不得不中途辍学。
确诊后,妈妈承担了照顾她的主要责任,一边兼顾自己的事业,一边看护悠然的日常,带着她到处看病。
她们互相关心,也互相伤害。
悠扬有被理解的诉求,但这一点,在家中很难被做到。
纪录片的开始,就是她向妈妈诉说情绪:
“我昨天的感受就是,想死。但是我爸什么反应?别和我说,气我。”
悠扬有了诉说的需求,但妈妈明显还没有做好倾听的准备。
只是叹了口气,“他自己也有情绪不知道怎么处理”,然后就将情绪抛了回去。
“当你一次又一次说这个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一下家里人的感受是什么样的,那种情绪是什么样的?”
这个时候,反而是本身有情绪问题需要解决的悠扬,不得不耐下性子处理妈妈的情绪,解释“自己想死”并不是想要威胁父母,而是希望可以被关注,被重视。
这是一个很压抑的片段。
弹幕里很多人说,妈妈叹的那口气很吓人。
也有人讲,其实妈妈也很不容易了。
但说来说去无非就是一段话:
母女两个人的诉说都没有被听到,她们的感受都没能被理解。
这样的不理解,贯穿于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家庭。
孩子不明白为什么我生了这么重的病,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关心?
家长不明白,很多事不就是一个念头。
为什么不能控制,不能调整?
为什么自己辛苦付出,却换不来孩子一句“感恩”?
悠扬和悠扬妈妈,就是其中的典型。
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对抑郁症缺乏认知,没有意识这是一种需要医疗手段介入的疾病,而不是简单的“情绪问题”。
二,是家庭成员的缺席。
在评论区里,纪录片的导演介绍说,悠扬妈妈是家里的顶梁柱。
既要兼顾家庭,又要照顾孩子。
可与此同时,她也面对着非同寻常的生活压力:
在短短3-4年内,母亲和女儿同时生病。她只能一日又一日往返于医院和家里,同时照顾两人。
再加上治病带来的经济压力,以及丈夫角色在日常生活中的缺失,所以她只能下意识的向女儿索取情绪价值。
可一个本就有心理疾病的孩子,又能拿出来多少能量去疗愈自己的母亲呢?
一个生病的孩子背后,隐藏的是一个生病的家庭。
因此,在进行家庭诊疗室环节时,医生建议“引入爸爸”。
让爸爸这个角色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和义务,重新划分家庭的界限,让孩子成为孩子,丈夫成为丈夫。
02
身不由己
与郁抑症一样,经常被人误解的,还有“厌食症”。
它的全名叫做神经性厌食症,是强烈害怕体质量增加或变胖或持续性妨碍体质量增加的行为、对自我的体质量或体形产生感知紊乱为临床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
与人们所以为的“只是胃口不好”相比,它实际造成的结果可以严重的多。
不仅可以引起全身各大系统的并发症,甚至可以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从而导致死亡。
厌食症,是所有精神障碍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这是一种身不由己的疾病,它会把一些行为合理化,让人们认为那是正常的。
比如:读中学的雯雯,就认为自己把体重控制在30公斤,是正常的。
她不仅是一名抑郁症患者,还是一名厌食症患者。
妈妈发现这件事的时候,她已经有了明显的自残倾向,并对自己的体重有了较为严苛的要求。
“如果上秤,发现自己胖了零点几,心里就会有个声音告诉自己:别吃了,再吃就会变得更胖。”
而想要继续变瘦的原因也很简单:
更瘦,就会受到更多人喜欢。
但她摄入的营养已经不够支持自己的生活,所以只能住院,通过静脉注射获得营养。
雯雯的父母十分开明。
他们并没有简单的把“厌食症”归结为挑食,或者厌食,而是带着雯雯四处看病,还给她买了很多好看的小裙子。
唯一的问题是:
雯雯不愿意住院治疗,她不想提高自己的体重。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个疾病会带来的可怕后果。
所以,雯雯的爸妈决定安排她强制入院治疗,妈妈陪护。
在办理入院手续的过程中,雯雯露出了孩子气的一面。
医生哄她说,即使要办出院也要等到明天。
雯雯吐槽:下班这么早,根本没有点敬业精神。我要投诉!
到了第二天,医生查房。雯雯理直气壮:
我从小就瘦,我觉得你们不需要强行给我喂什么营养。
我不是那种半个月就能成熟的那种鸡。
没得到医生同意出院的许可后,雯雯怒气冲冲:
我昨晚打了报警电话,没用。
医生十分淡定,习以为常:是,我们这里是精神科医院。
但不得不说,这次住院效果很明显。
在医生会诊的时候,雯雯已经逐渐理智下来,对自己情绪波动的原因做出了一番解释:
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如果这些情绪没办法排解出来的话,就会引起另一场情绪的爆发。
而雯雯情绪的来源,是爸爸经常性与妈妈吵架、摔东西和抽烟。
不吃饭,是她的一种反抗手段,也是一种寻求看见和理解的呐喊。
值得庆幸的是,住院一段时间后,雯雯的病情有所好转。
不仅愿意吃饭,而且发现医院的饭比家里的好吃。
家里的饭:心里苦,但俺不说。
而她的爸爸妈妈也因此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开始了新一轮的磨合。
03
故事内外
前几年,网络上曾流传有一句话,叫做:
这世界上,遇到爱,遇到恨,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理解。
而《是坏情绪啊,没关系》这部纪录片的弹幕和评论区中,最不缺少的,就是理解。
在悠扬和妈妈一起做家庭诊疗的片段中,弹幕说:
家里每个人都很累。妈妈也需要治疗。
探讨剧情时,有人会在弹幕中温馨提醒:
请大家尽量少在进食障碍的病友面前谈论食物和身材,会不小心tigger到~
有亲身经历的人会分享自己的感受:
也有人会在评论区为大家解释,这些病为何如此难缠。
在纪录片里面,我们看到了人们努力地他救以及自救。
在纪录片外,更多的人,在抱团取暖、互相理解、互相慰藉。
与这个同样让人开心的,是纪录片内未讲完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有了后续。
《是坏情绪啊,没关系》的评论区里,悠扬发了一篇“小作文”。
她说:
“虽然与疾病的战斗至今仍未结束,但“总有一天,我会拥有属于我的天”。
雯雯也解释了自己得厌食症的原因:
校园霸凌,以及一些家庭因素。
但好在,她在最低谷的时候,遇到了纪录片的导演,第一次听到有人对自己说:
没关系,你已经很棒了。
在一步步走出厌食症的影响后,雯雯还在今年六月参加了中考。
事情,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什么呢?
是被看见,被倾听,被理解。
无论是抑郁症,还是厌食症,无论是复杂的双相,还是简简单单的情绪低落,我们的每一点情绪,都值得被理解,被看见。
拥有坏情绪,从不是丢人的事,它不需要被隐藏,也不用因此而感到羞耻。
会低落,会难过,是因为我们此刻正鲜活的活着。
人生,确实有一段路,会很难走。
但总有人会懂你的心酸和不易,总有人能听到你未曾喊出的话语。
所以,请千千万万次救自己于水火,也请勇敢地说出自己,表达自己。
就像纪录片的标题所说:
是坏情绪啊,没关系。
PS: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纪录片《是坏情绪啊,没关系》
参考资料:
1、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营养科:CGP专家共识|中国神经性厌食症诊疗专家共识
2、科普中国:情绪低落持续超过这个时间,就要考虑抑郁症了!
每日互动
你都如何处理自己的坏情绪呢?
//
更多好看的
毕业年薪百万,只有卷王才敢报的神秘大学专业,从“天选”沦为“天坑”?
中国合并巨成功的211大学,曾与北大齐名,却常年被当成“本科守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