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企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 正文

为什么放弃高薪、NBA、塞纳河......选择阿那亚?

发布时间:2024-11-18 17:16分类: 浏览:76评论:0


导读:编者按:阿那亚有这样一些“职场新人”,90后,高学历,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己追求的东西。我们和其中几位聊了聊。有没去NBA而回阿那亚从头做起的“村二代”,有放弃政府高薪在阿那亚追...

编者按:

阿那亚有这样一些“职场新人”,90后,高学历,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己追求的东西。

我们和其中几位聊了聊。有没去NBA而回阿那亚从头做起的“村二代”,有放弃政府高薪在阿那亚追求学术理想的建筑生,有从“巴黎到昌黎”一路向美而行的“上海独女”,有拥有100万微博粉丝的“美术馆打工人”,也有来阿那亚做田野调查的人类学博士研究生。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听听他们怎么说。




我本科是法语专业,2016年大三的时候去法国交换,硕士继续留在法国学文化项目管理。那是我在法国度过最难的日子,除了疫情原因,学业也很难,必须要从策划到执行完全自己落地一个项目才能毕业。

我之前觉得从事文化艺术一定要在法国工作,才能学到真的东西,我以为前途一片光明,但发现根本不是这样,在国外大部分能找的工作都是外围的服务行业。



我做过制片助理,也做过展览讲解,画廊的代理,在凡尔赛宫、奥赛博物馆都做过讲解,自己一个人在法国不断找工作,工资每个月只有一点,还需要妈妈补助一些,我觉得是时候打破理想主义泡沫了。
回过头我发现,其实现在离我最早想要做的事情很近了。小时候学法语因为我妈妈想让我做翻译,但我想做文化艺术,活动策划,现在其实也实现了。



那时候突然上海开放,我就回国了,直接来到了阿那亚。2018年我就来过阿那亚,很喜欢,我现在意识到审美对我是太重要的东西了,阿那亚可以满足我这一部分需求。而且相比时尚活动的策划,或者是一些商业展览的策划,我更喜欢这里的文化艺术内容,很纯粹。
因为我之前有过做社群的经验,就把我招到了社群部门,做社群活动策划。一开始完全要自己想办法去调研,找适合这个社区的活动内容,我觉得一个活动从0到1的过程很有成就感。



我主要负责文化类的活动,比如诗社、家史、戏剧、读书这几个群,有比较自由的发挥空间。我策划过一个叫一点点技能交换会的亲子活动,大人们分享自己的工作技能,想学什么大家做一个互换,然后第二场是邀请小朋友,对未来职业有一个体验。暑假的时候给小朋友做了一场有趣人生拍卖会,家长反馈特别好,带孩子认识了钱的概念。

曼加在诗歌之夜活动中


一年大小项目做下来,我收获了不少经验,比如知道了大型项目如何落地,对于预算也有了概念。但有时候社群活动报名不理想,或是在社群发完消息石沉大海,我也会挺沮丧,会产生自我怀疑,是不是太着急了,太浮躁了,或是变成惯性了,没有沉下心来好好做一个策划。



可能困惑和偶尔的挫败感是成长必经的过程。我喜欢和邻居们打交道,很多邻居一直在帮我,我发现很多不能和家人、同事、朋友说的话,可以和邻居们说,有他们我特别安心。
我在法国那几年,学到的一点是“事缓则圆”,不要急于求成,功利心太强,从一开始服务于社群,到现在想丰富社区内容,我觉得出发点都是为人。我希望慢慢能够做一些自己策划的主题活动,体现出来我的价值,比如我对于审美的追求,在法语上面的一些特长,变得更自洽,更强大。



我研究生学的是戏剧专业(编剧方向),幻想过很多工作的方向,也做过一些台前的工作,在一段时间的迷茫和犹豫之后,我逐渐确定,我想要一份有一定自由度、能不断有刺激、带来新鲜感、有创造性、能有满足感、会让我享受其中的工作。


第一次来阿那亚是2022年,当时还在读研。一开始想来当阿那亚戏剧节志愿者,感受戏剧节氛围,也想学习戏剧节的整体运行流程。不过很遗憾那年因为疫情原因,最终未能举办。但我得到了一个实习的机会,我立马和导师请了几个月的社会实践假,来阿那亚实习了一段时间。

卢鑫雨和王嘉尔在阿那亚雀跃镇

临近毕业也有一些不错的工作机会主动联系我,有高薪的、有离家近的,有表面上非常光鲜的,但我当时脑子里经常闪过的画面是:和朋友在阿那亚湿地一起散步,在傍晚去海边看粉红色的晚霞,这些回忆支撑我度过写毕业论文时的熬夜、无数自我否定的时刻。


之后我和朋友、家人讨论择业选择时,他们都说没必要讨论,因为你已经有心之所向了。我就主动联系了人力,毕业后想正式回阿那亚工作,好在之前表现不错,文化公司的领导们给了我这个机会。
我不喜欢站在台前,被别人评价,读研之后,人静了很多,向内走了,更追求精神上的丰盛。在阿那亚,我觉得自己被充盈了起来。


从个人成长来说,这是我步入社会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从象牙塔的学生转换了身份,接触到事物更多面,也见了更广阔的世界。从工作的环境来说,阿那亚四季的美各有千秋,橘子海日出、粉紫落日、傍晚湿地余晖、从海上升起的红月等等,无不展现自然的丰盈;从精神层面来说,阿那亚各种丰富的活动,从各个维度照顾个人的精神需求,可以学习和享受其中。

我记得和余华老师及家人一起过了元旦,和窦唯老师一起在上海的咖啡馆喝下午茶,给陈丹青老师过了七十岁生日......很多难忘的事情,集合成了我对阿那亚最深刻的记忆。



我不太会做对于未来的规划,一般都跟着直觉走。有人觉得我放弃很多,但我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在阿那亚,我可以坚定地做自己,也能找到合拍的人,能得到肯定,能保持成长,因为在这里一切存在都被允许,也都合理,给人自在生长的可能。



我并不是艺术类科班出身,本科学的是播音主持,研究生去英国读市场营销,今年1月份机缘巧合入职了阿那亚文化公司。
本来我想做一些品牌相关的事,正好艺术中心旁边“方形空间”画廊需要人手,就有了面试机会,后来又调到艺术中心。我觉得我能够得到这个工作是因为我以前有一段佳士得的实习经历,虽然只是在展览的时候帮帮忙,还好没有放弃这样一个小小的机会。



作为秦皇岛人,我想留在家乡,阿那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喜欢海边的工作环境,很惬意,休息的时候可以去看海。团队年轻化,活动丰富,社区里面总有新鲜潮流的元素,比如各种品牌的快闪活动。而且工作氛围非常好,同事关系融洽,我觉得非常难得。
在艺术中心除了做场馆运营,我还负责艺术中心官方Instagram和微信公众号的维护和发布。艺术中心是一个社区里的美术馆,除了美术馆的基础属性,门票也是游客入园的凭证。尤其在暑期和节假日,人流量巨大,基本上每天有将近1000人,高峰时能到3000左右。



如此庞大的访客数量,意味着巨大的接待和导览工作量。日常工作当然有重复和单调的时候,我的很多工作相当于艺术中心的客服,一直与人接触和沟通,解决具体问题。比如前台接待,难免会有负面情绪。有一次,一个客人说看不懂展览,对我破口大骂,有一段时间我觉得无法接受。 

裴文琪在儿童工坊活动中


但实际上更多时候工作会带来一些成就感。我是一个表达欲望很强的人。我会在展览内容上做一些功课,比如阅读艺术家提到的书籍,在讲解时突然引用一两句,看到客人惊讶的目光。



虽然我不是艺术科班出身,但这种非专业的背景,可能反而让我更理解观众看到展览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如何解释作品和展览主题,他们会更容易接受。
我们还会不定期举办公教活动,办一些儿童绘画工作坊,也会请业主来做导览志愿者,他们给了我们很多支持,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社区连接。



我从2017年大二时就开始做自媒体,分享是我的生活方式。现在我会用碎片化的时间,编写脚本和拍摄,记录“美术馆打工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多人通过我的分享,了解了阿那亚艺术中心。
可能目前我对未来的规划并不清晰,但我正在享受现在的状态。我仍然想学习品牌运营模式,也一直在考虑如何用擅长的方式,用自己在自媒体上的一点点心得,将现在的工作转化成更大的传播和影响力。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新的尝试。


我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主题是亚洲的城市建设。今年9月,我在阿那亚开始了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
我的研究兴趣始于“速度”如何塑造了城市的形态和生活在其中的人。我关注到在物质日益丰盛的今天,人们却更加焦躁不安,难以安放心灵。那这种心理状态的变化和新空间形态的产生会有怎样的关联性呢?在我看来阿那亚仿佛是一个试验场,也很契合我的课题,就给马寅信箱写了信,到研学交流中心来实习。
我并不是想分析阿那亚本身,我想通过这个地方和这里的人,来观察中国大的时代性变化。


我会很好奇,为什么这个地方,和北京隔着300公里的一个飞地,形成了这样城市化的形态和文化,又会产生什么样在地性的影响?
人类学有一个独特的研究方法,就是做田野。至少需要一年的周期深入到这里,我们称之为参与式观察,可以介入也可以不介入,重要的是观察环境。我所做的田野就是open to everything。
我觉得对社区要有一种沉浸式的理解,区里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我想尽可能多地从不同人的视角来看这件事,试图看到一个稍微完整的故事。最开始对一个事情很好奇,你会问why,为什么来到这里,大家可以说为了更好的生活,那什么是更好的生活? 


我需要把它拆开,这个过程中,有不同的人告诉我不同答案,有人觉得风景好,有人觉得买房子可以升值,我不会对答案进行评判。业主、员工、游客,都是研究对象,包括后勤人员比如食堂阿姨,他们来到这里也有原因。我现在就是尽可能跟大家聊天,尽可能客观地把它记录下来。
而且阿那亚的暑期和平时也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要投入较长时间和精力,去收集一个地方不同的面相。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阿那亚每年都在进步并且不断迭代,一个真正的田野甚至每年都要回访。


我发现阿那亚业主,从教育背景到气质,很统一,我觉得很神奇,我跟大家说我来研究什么,大家都会想“指导”我一下,这个是很褒义的,好像大家都想在我的研究里面出一份力。
很快我就意识到我的田野对象是一个独特的群体,我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对这里的文化认同,他们会从自己的角度,讲述各自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艺术内容,他们所感受到的“附近”是什么样的。


项飚老师提到的“附近”,其实有很多层次。阿那亚的构成没有那么复杂,形不成一个项飚老师说到的那样的“社会”,我理解阿那亚的“附近”是重建亲密关系,邻里之间就像熟人社会一样,形成了一个自己的小生态,15分钟生活圈。
因为需要大量访谈,最近很有感触的就是去哪里见某个人非常方便,比如食堂其实就形成了每一个人的“附近”,对于常住人群来说社区最核心的就是食堂,我觉得有食堂的地方简直太幸福了。


我是一个深受父母支持的孩子,极其幸运,他们完全不会告诉我“应该怎么样”,我可以自己做决定,追求喜爱的东西。
我也是快乐的孩子,从小受到周围很多的爱。记得在我18岁的时候,阿那亚为我们4个孩子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成人礼。


我们在阿那亚礼堂里庆祝,看着海,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还有很多村里人来帮忙。那场仪式、那个场景和时间,都带给我最真实的感受,我感觉自己在人生一段特定时期加入一个家庭,并且得到关照。


我高中时一直在学校篮球队和游泳队,非常努力,尽管曾受过重伤,但奇迹般地恢复之后,仍然想做体育相关的事情。于是大学我自己选择了体育管理专业,在美国乔治城大学完成了四年本科和两年研究生的学习,深入理解体育产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逻辑。我了解到体育不仅仅是竞技和比赛,还包括教育、文化和其他很多方面,有一套科学的体系。
我曾经在大学篮球队担任管理者,看到队员们有些进入NBA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我会帮助他们训练和制定饮食规划,这是非常有趣的经历。我当时毕业后可以到NBA工作,但我认为美国体育产业已经饱和,而国内有很多的可能,我想把学到的东西带回来。

阿那亚五条杠体育中心

今年暑期,我回到了阿那亚。几年时间,我发现阿那亚已经发展成了一个运动小镇,有最好的硬件,篮球场、健身房、游泳池、橄榄球场、滑板场,而且形成了一个聚落,一个集合。
美国有很多类似的运动小镇,但在国内很难看到,在一个如此小的区域,将所有场地放在一起,又有如此优美的环境,让我觉得可能性巨大。



我重新发现了自己与阿那亚的联系。我在这里长大,看到阿那亚的变化,现在我认为我有一些微薄之力,希望能为这里的体育发展带来一些见解,希望阿那亚成为一个更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体育目的地。
今年我有幸帮忙接待了NBA球星尼克杨(Nick Young),我问他对阿那亚的看法,他也认为,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地方,将所有运动元素集中在一起,这非常神奇,也非常吸引人。

卢沐辰和NBA球星尼克杨

体育是一个可以涉及更多人群且可持续的领域,不仅需要有场地,还需要培养文化,让更多人参加活动,吸收新知识,把体育变成文化和日常。
这件事情不容易完成,并非短期内能够看到效果。但我相信既然阿那亚能把抽象的艺术做到登峰造极,也可以把具象的体育发挥到极致。现在我入职了阿那亚,这里不仅是我的家,我希望也是我实现梦想的地方。


今年我离开了杭州的省厅政府智库,入职阿那亚研学交流中心。这是一个郑重的选择。
其实我从十年前就开始关注阿那亚,因为我是秦皇岛人,本科又是建筑学,暑假有机会我就会过来看看,当时主要是参观建筑。


我印象特别深,礼堂刚建成那会儿,边上还有一个木船,我心想这白房子将来可能比图书馆更火。后来看着电影院、美术馆、剧场一个一个建好,阿那亚的发展在我眼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建筑到规划,我每年都在观察,看它变得越来越好。

我以前觉得,建筑师是一个能够直接创造和改变物质空间的角色,但后来发现,设计虽然很重要,但也却仅仅是空间生产中的一个环节。物质空间的最终呈现,本质更多是其背后的经济、社会、人的因素等等决定的。

所以我的关注点,就从建筑学本身,转向了以城市为视角的更宏观的研究尺度,硕士选择了城市规划专业,试图去更好地理解空间背后的元素。


葛臻(后排右一)参与接待建筑大师卒姆托

我对阿那亚的观察角度也随之变化,更加关注阿那亚发展背后的机制性因素。虽然经常会说阿那亚的成功是个“偶然”,但学者的职责就是从偶然当中找到一些“必然”的逻辑脉络。
所以我希望能够将阿那亚模式总结出规律,并展示给大家。因为在我看来,无论是从学科角度、产业角度甚至社会角度,阿那亚的经验都是十分有价值的——建筑学永恒的愿景 “人类诗意的栖居”,或许也正是在阿那亚这里,代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先行了一步。



为了更深入研究,我给马寅信箱写信,来阿那亚实习,这段时间的深度观察和研究,让我更相信我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毕业后我进入政府智库,研究关于城市发展的议题,虽然事业单位很稳定,待遇也不错,但我发现很多东西并非我们能左右,我开始“内耗”,并最终决定还是要走。
正好有这个机会,我就回到了阿那亚。在研学交流中心,除了做日常的参访接待工作,也会尝试一些对外合作与咨询输出方面的业务,试着去总结和提炼一些阿那亚的经验和价值,让更多的人更好地认识它。

在阿那亚见到建筑大师卒姆托


在海边的生活是自洽的,至少我在做自己喜爱和认为对的事情。 阿那亚之所以能顺应时代,是因为它契合了社会心理的大转型,真正关注人的需求。
对于更美好的生活,我相信未来人们一定会有越来越普遍的价值共识。我总是觉得,当大家都开始学阿那亚的时候,对于我们的人居环境,一定会是一种大的提升。
之前我有幸参与接待了建筑大师卒姆托,还见到了我的学术偶像赵燕菁,我发现,表面上我好像脱离了传统的建筑规划行业,但在阿那亚,我反而可能在不经意间走向了这个行业的“未来”。

后记:

你会因为什么而选择一份工作?热爱和兴趣、创造和梦想、安全感、意义感、还是自洽的生活?

选择的自由是最大的自由。

自由地学习,自由地欣赏,自由地想象,自由地探索。

从他们身上,我们确实看到更多选择的机会,但更看到明亮的内心,活出自己的人生。





THE END
编辑:陆晴 | 视觉:关子玉  张苏蕊
供图:在野照物所 采访对象
公众号承办:智璞文华
©本文版权归“阿那亚”所有,如欲转载请联系授权





E-MAIL
马|寅|信|箱
如果你对阿那亚有任何的建议、意见、投诉,或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法,欢迎写信给村长马寅,每篇来信村长都会及时阅读、回复,阿那亚希望和你一起成长。
mayin@aranya.cc





微|信|改|版|了
点亮星标
不要与阿那亚擦肩而过







SELECTED
精|选|推|送






THE QR CODE
感|谢|关|注


置业热线 400-810-9988
度假热线 400-115-5500

人生可以更美 
扫描二维码关注
阿那亚官方公众号


APP美好上线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开启美好生活




点【赞】点【在看】,标记美好生活!


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