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乡愁的“智慧守护者”——广东建科院推出历史建筑智能监测系统
发布时间:2024-10-24 11:16分类: 无 浏览:247评论:0

中国建设报2024年9月12日报道

团队通过无人机航测与现场踏勘构建历史建筑实景三维电子沙盘,收集历史建筑基本信息,建立历史建筑健康档案电子台账。为每栋建筑均配备专属“健康码”,巡检人员通过APP或小程序“监测前沿”扫码即可高效开展巡检工作,实现巡检内容、成果报告、过程资料、科普指南等房屋全寿命周期安全监控信息的云上动态管理。住户和网格员也可扫描二维码获取房屋最新状态,反馈房屋存在问题,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体系。

黄埔历史建筑“健康码”
在开展巡检工作的同时,团队按照“一处一策”的方式,为每栋历史建筑定制监测方案,在适当的结构上布设自研倾角振动智能传感器,配合监测云平台,实现数据自动上传,保证数据的及时、真实、准确。在台风、暴雨等各种极端天气条件下,亦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采集和传输数据,及时识别和预警各类异常情况。
黄埔历史建筑动态监测云平台
近年来,广东建科院监测所聚焦建设工程领域安全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应用,从危大工程监测数字化建设及智能化应用、既有房屋及历史建筑健康监测、农村削坡建房风险排查、工程应急技术及装备研发等多方面发力,取得多项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主编或参编省标和协会标准10余部,成果获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接下来,广东建科院监测所将继续深耕智能监测系统,为历史建筑的安全监测与管理提供前沿解决方案,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推动历史建筑保护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地方政府提升防灾减灾与安全监管能力。
延伸阅读:
广东建科院自研倾角振动计IVS50
广东建科院自主研发的IVS50倾角振动计是一款集数据采集、无线通信、GPS定位等一体的双轴检测设备。内部集成MEMS传感器,实时监测角度变化,感知物体整体姿态变化。该设备采用一体化设计,外观简洁,内部高度集成,具有强户外能力、超低能耗、安装便捷、远程调试、防盗追踪等优点。设备支持唤醒监测和远程调节监测频率,内置超大容量电池并支持充电,最长可连续使用5年。设备可将数据自动推送至既有建(构)筑物结构健康监测云平台,实现数据的全天候自动化监控与预警。
IVS50倾角振动计
来源:监测所
相关文章
- 遭遇勒索攻击?瑞数信息的“反勒索黑科技”了解一下!
- 别只盯着"六小龙",杭州这一“隐形冠军”借力菜鸟海外仓攻破大件出海难题
- 智能座舱灯光新标杆|睿博光电重新定义汽车座舱氛围灯律动美学
- 首版「中国网安科技·港澳评级精选」 边界无限成唯一入选RASP领域国内厂商
- 网络安全“金帽子”奖 | 微步OneSIG获评“2024年度优秀安全产品”
- 液压制造领域巨头云集,叩开世界500强大门的为何是这家地方小厂
- 打造铁路信号智能运维“超级医生”——“和行”轨道交通大模型让运维更高效
- 公司介绍--北京东远润兴科技有限公司
- MWC 2025 | 移远通信大模型解决方案加速落地,引领服务机器人创新变革
- 德勤《技术趋势2025》中文版正式发布,AI正迅速成为企业无限可能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