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的工夫,孩子就不见了”,90%的家庭存在致命教育漏洞
发布时间:2024-09-30 04:31分类: 无 浏览:193评论:0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是父母心中最珍贵的宝贝。然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意外总是无处不在。
正值暑期,孩子们脱离了幼儿园、学校有了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拐卖儿童、孩子走失等事件处于高发期,让很多受害家庭陷入痛苦。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悲剧发生?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严肃而重要的话题。特别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刚巧你的孩子在2-4周岁之间,更要看完这篇文章。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能力脱离家长的监护,但又没有足够的自我防范意识,特别容易相信陌生人,跟陌生人走,发生走失和被拐骗的概率更高。
关于儿童“拐卖”、“走失”的问题,江苏镇江的一家幼儿园组织过一场演练活动,请家长扮演“人贩子”,拿着糖果、玩具进入教室。
演练结果令人心惊,不到20分钟,就有46名孩子被骗出了幼儿园。
还有的班级,一个班的孩子都被骗了出来。
这些孩子在离开幼儿园前,被门卫拦下来时,还很开心地和门卫说“再见”。
看到这里,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捏一把汗。正像有家长感慨道:“自己在家时再三叮咛,不能跟陌生人走,女儿答应得好好地。实际上,孩子还是很容易被各种诱惑吸引。”
安全问题,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1
花样骗术面前
孩子比想象中更容易被骗
在大人心里,只要反复叮嘱,孩子心里就会有一根弦。事实却是,孩子的“好客”超乎你的想象。
《不可思议的妈妈》里一个测试环节。工作人员假扮陌生人敲门,考验节目里的孩子会不会开门。何洁对儿子很有信心。毕竟临出门前,她还叮嘱了儿子谁敲门都不许开门。
但是,当“陌生人”敲门叫七宝开门时,七宝毫不犹豫地就起身开了门,更对“陌生人”的礼物来者不拒。
虽然七宝中途想起妈妈的叮嘱,但陌生人的一句“我是妈妈的朋友”,就立刻打消了他的顾虑。
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
家长灌输的“几不要”,似乎可以发挥作用。但当陌生人带上“熟人”的面具,孩子的警惕意识就放松了下来。
有时候,家长们以为将所有危险情况一一告知,孩子就能明白。
却忽视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成人相距甚远。他们点头说“听懂了”“记住了”,并不意味着万无一失。
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安全意识,让孩子真正学会保护自己,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更是对父母家庭教育的考验。
2
两种错误的安全教育方式
让孩子更容易被骗
平时看起来古灵精怪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容易就掉入“骗子”的陷阱?
许多家长对安全问题不以为意,对孩子过分相信:
“我家孩子比我都精,谁能骗得了他?”
“孩子除了上幼儿园,基本不会离开我的视线,不会出事的。”
“孩子活动范围就家附近这点地方,有什么不安全的?”
……
事实上,正是这种大意害了孩子。再机灵的孩子,也是孩子,他们尚未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很容易信任别人。
数据显示,在孩子失踪的高发地中“家门口”高居榜首。前两天山西运城两岁半女童走失案,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亲属称,当天孩子在自家院子里玩耍,奶奶外出不到半个小时,一转眼的工夫,孩子就不见了,警方随后介入。目前失踪女童仍下落不明。
大人没法对孩子寸步不离,但只停留在口头劝诫:
“不许给别人开门。”
“不许跟别人走。”
“不许跑远。”
……
这些提醒简单粗暴,既没有针对性,也没有操作性。结果往往是,孩子听得半懂不懂,根本分不清谁是“坏人”,谁是“好人”。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描述具体场景,讲清因果原因,条分缕析地说给孩子听,就像这位妈妈一样。
这天,她带着两个孩子到医院看病,孩子坐在走廊长椅上,这位妈妈在看医生。
这时来了一个女人,着急地说,“孩子们,能不能帮阿姨一个忙?阿姨的老公被查出得了大病,要手术,可是他害怕,就躲在男厕所不肯出来,你们能不能帮阿姨到男厕所把他喊出来?”
两个孩子互相看了一眼,果断地说:“不行。”那个女人又解释了几遍,孩子依然不为所动。后来孩警方调查证实,这个女人正是被通缉的人贩子。
两个孩子之所以能从被拐卖的危险边缘逃脱,得益于妈妈平时具体而生动的安全教育。
“我妈妈说过,成年人如果真的需要帮助,是会去找其他的成年人,而绝不会去求助于孩子。所以,如果有陌生的大人找你们帮忙,没得到父母允许,一定不要去!”
3
掌握这三招
对孩子做正确的安全教育
1
用行动培养孩子的警惕意识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但毫无戒备的好奇心,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如今,骗子们的花招不断升级。除了用食物、动画片吸引孩子,还会投其所好、耍小把戏,抓住孩子的好奇心进行诱骗。甚至是假装弱势,利用孩子的善良实施犯罪。
好奇新鲜事物,乐于帮助别人,是孩子的宝贵品质,不能轻易扼杀。但当孩子们自由探索世界时,父母必须设置底线。
安全不是一句口号,不是动动嘴、讲讲道理的事情,应该是长期的潜移默化:
以身作则,在遵守安全常识、遵守交规等小事上,示范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看到孩子做出有安全风险的行为,立即阻止,讲明道理;
抓住社会新闻事件,主动为孩子科普安全常识;
提高孩子的警惕意识,就为他们的安全上了一层最好的保险。
2
和孩子约定一个“安全暗号”
家长为孩子灌输防骗常识、排除安全隐患,或许能规避大多数危险。却无法保证自己百密无一疏,孩子时时都警惕。
一次疏忽,就足以导致不可挽回的悲剧。如果无法时刻陪伴,不妨和孩子约定一个“安全暗号”。
对方能说对暗号,才能开门。大人眼中的小小暗号,在关键时刻,成为了守护孩子最坚实的“安全门”。
对天真无邪的孩子而言,一个约定的力量比糖果的诱惑还大。如果说骗子和孩子之间有一扇门,那么暗号就像是给这扇门加上了一把“隐形”锁。
在孩子与一门之隔的危险间,加了一道防线。
3
让孩子牢记手机号等信息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素媛》,让不少人印象深刻。
小女孩素媛遭到性侵,在几乎奄奄一息时,她捡回了儿童手机,拨打了求救电话,避免了更大悲剧的发生。
相反地,当孩子反应过来被骗或已承受伤害,还陷在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才是最致命的。不知道家在哪里,怎样回去;不知道向谁求助,如何取得联系……是很多孩子的现状。
而牢记家庭信息,如家庭住址、父母的手机号,以及必要的报警电话,这可能就是危急时刻,孩子们向外界求助自救的唯一机会。
一个电话号码,或许就能让你身在他处,也能紧紧握住孩子向你求助的双手。
安全教育,也只有落实在平时的生活点滴中,才能在危急时刻显现力量。
作为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呵护,就是教他们认识复杂的世界、辨识潜藏的危险,让孩子们长出保护自己的铠甲。
标签: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