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企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关注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

发布时间:2025-04-26 20:01分类: 时事 浏览:98评论:0


导读:近日,国家卫健委官方发布《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的通知》。为规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作用,国家卫生健...

近日,国家卫健委官方发布《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的通知》。为规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联合印发了该《通知》。


《通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功能,包括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5个方面36项功能第二部分建设模式,包括强化省市统筹集成部署、统一信创网络管理要求、优化系统信息协同共享、完善数据信息安全保障等4个方面。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信息化功能指引全景图







第一部分:主要功能



(一)区域医疗服务协同应用

1.医学影像诊断资源共享中心

2.心电诊断资源共享中心

3.医学检验资源共享中心

4.病理诊断资源共享中心

5.远程会诊资源共享中心。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远程会诊中心信息系统,以县级医院为枢纽,向上连接省级或市级医院,向下联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6.消毒供应资源共享中心

7.县域智慧医疗急救资源共享中心。应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医疗急救全流程的规范管理,建立救护车和医疗机构之间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病历信息、健康档案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信息无缝对接。


(二)便民惠民服务协同应用

8.电子健康卡应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各类卫生健康服务机构应用电子健康卡,建立统一患者身份主索引,整合线上线下各类身份凭证,实现跨机构、跨系统的居民统一身份认证和医共体内医疗健康服务“一卡通用”。具体功能:实名认证与授权服务、电子健康卡激活/授权/领取服务、一码通生成服务、多卡(码)协同应用服务、跨域主索引服务及应用监管等。


9.“互联网+诊疗”服务。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全县统一的“互联网+诊疗”服务门户,通过网站、小程序、公众号等途径为居民提供线上咨询、问诊、随访、续方、在线支付、检验检查结果及健康管理在线查询、上门护理等服,优化居民就医体验。


10.“互联网+慢病”协同管理。建立慢病管理临床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完善慢病一体化管理互联网应用,发挥县乡村一体化优势和主导作用,采取医防结合、上下联动的服务模式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慢性病高危人群提供慢病筛查建档、健康风险评估、干预指导与转诊、慢病随访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慢病管理全流程服务,整体提升县域慢性病防控管理能力。


11.“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撑县级以上医院全、专科医师下沉基层开展签约服务。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居民提供线上协议签订、健康咨询、慢病随访、基层转诊以及效果评价等服务。


12.预约诊疗服务。支持居民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进行分时段预约,包括挂号、检查、检验、体检、日间手术、住院、签约等预约服务。建立区域双向转诊信息系统,支持患者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互联共享调阅,实现区域内医共体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的上转、下转及跨医共体转诊。


13.中医智能辅诊服务

14.中药智能药学服务

15.基层缺药登记服务

16.居民用药监测服务


(三) 医疗管理服务协同应用

17.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服务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全县统一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信息系统,完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检验、检查全过程质量控制。对接省市级检验检查质控中心、医保信息平台,实现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机构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参保人可查询、医保经办机构可调阅。

18.合理用药审核及药事管理协同服务

19.医保业务协同服务。与医保结算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提供医保结算、异地转诊、异地就医结算、本地医院转诊证明、参保证明、特殊病种门诊治疗待遇申报、双通道药品申报等服务

20.远程医学教育

21.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四) 公共卫生服务协同应用

22.慢性病业务协同服务。通过智能分级分组或人工分级分组,实现慢病诊断与建档、慢病分级分组管理与临床路径、慢病诊疗与随访管理、健康体检与慢病随访管理等协同服务。

23.老年健康业务协同服务

24.妇幼保健业务协同服务。实现优生优育、孕产期保健、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避孕节育、健康管理等数据交互、资源共享,通过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化管理,保障妇女儿童各个阶段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25.疫苗接种业务协同服务。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儿童保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免疫规

2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协同管理。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实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预警、早报告、早处置。建立应急指挥协同管理机制,做好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和衔接。

2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业务协同服务。二级及以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部署国家传染病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实现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间的法定传染病和重大重点传染病全程管理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同步。

28.其他卫生业务协同服务。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营养、环境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业务协同的信息共享。


(五) 基层医疗卫生综合管理

29.综合决策管理统一可视化展示。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动态采集、精准分析、智能预警的医共体综合决策可视化驾驶舱,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30.人力资源统一协同管理

31.财务统一协同管理

32.物资统一协同管理

33.药品耗材统一协同管理

34.行政统一协同管理

35.医共体绩效统一协同管理

36.医疗废弃物统一协同管理





第二部分:建设模式




(一)强化省市统筹集成部署

充分考虑数据安全和业务运行等关键要素,结合数字化转型和各地实际情况,基于省级或地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采用当地政务云或卫生健康专有云方式,集约化开发、云化部署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应用信息系统,加强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功能和数据统筹,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


(二)统一信创网络管理要求

硬件设施设备与基础软件应当符合信创标准与要求,应用软件产品符合信创和软件正版化工作要求,能够支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系统以及业务系统正常使用。通过全省统一云管理平台,实现基础服务资源的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运维等“一站式”服务


(三)优化系统信息协同共享

信息系统要符合实际业务增长需要,充分保障系统使用安全以及稳定,有效支撑卫生健康大数据交互和智能化分析、数字影像共享和互认,支持远程影像、心电、病理等业务应用。


(四)完善数据信息安全保障

应用各种安全技术措施,从外到内构建纵深、主动的防御体系,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等保和密码应用,加强网络安全日常监测和运维管控,做实应急预案,筑牢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



相关政策

《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功能指引的通知》





时事排行